ChatGPT横空出世半年多来,尽管国际国内市场应用端创新不断,但随着ChatGPT月访问量出现大幅下降,部分资金端也出现了撤退迹象,针对AIGC的这波热潮是否最终会演变成千禧年那场互联网泡沫,业内担忧再现。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基金报》表示,ChatGPT等AI应用访问量出现疲软是正常现象,也并不意味着ChatGPT流量即将见顶,当前AI市场正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有部分泡沫化现象,但远未到整体泡沫的程度。长期来看,AI主题仍有较多投资机会,不过未来也需要动态跟踪行业变化和应用的落地,同时警惕相关的风险。
(资料图片)
6月首现负增长
ChatGPT流量即将见顶?
根据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最新发布数据,6月ChatGPT全球访问量出现了推出以来的首次环比负增长,降幅达9.7%。而今年1月至5月,ChatGPT官网的全球的访问量环比增幅分别为131.6%、62.5%、55.8%、12.6%和2.8%。整体来看,ChatGPT月访问量增幅下滑趋势明显。
除了ChatGPT外,5月以来,主流聊天类AI工具的周访问量增势均有所回落,AceCamp Research数据显示,谷歌旗下Bard于5月初开放使用后,尽管首周访问量大涨,但随后便出现了回落。
那么,为何近期ChatGPT等AI应用访问量表现疲软?这是否意味着ChatGPT流量即将见顶呢?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主任刘军直言,当一项新技术尤其是像ChatGPT这类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出现时,往往会吸引很多好奇的新用户,这其中有不少用户可能纯属是想看看ChatGPT的效果,事实上并非有长期需求,因此在体验目的达到后即不再访问是很正常的。这是近期ChatGPT等AI应用访问量,尤其是C端访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我个人并不认为这对ChatGPT这类的技术未来的前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只是一种很正常的互联网现象。”
万家基金也认为,一个新生产品或服务出现初期,人们通常会对它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并尝试使用,经历一段时间的体验后,没有明确、持续需求的用户会减少或者停止使用该产品,有明确、持续需求的用户会逐渐沉淀下来。因此,相关产品的用户访问曲线经历一个阶段后会出现一定的回落。“在新产品或服务出现时,媒体的宣传和股市的火爆也会也会引起人们热情的迅速增加,从而吸引一部分对产品有过高期待的用户涌入。”
“同时,ChatGPT的算力消耗有一定成本,在用户数较多后,OpenAI向C端开放的GPT 3.5和GPT 4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级’。此外,使用功能较强的GPT4需要付费,这一现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hatGPT的用户增长。”万家基金补充道,当前,中外大量公司和团队正在基于OpenAI或者中国的大模型公司提供的API做着各种创新尝试,大语言模型相关的插件和工具生态持续保持较高热度,也有不少国内外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创团队正在研发自己的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才刚刚兴起,而这些来自B端的数据往往容易被大众忽略。
“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一个事物的短期变化,而低估一个事物的长期变化。”万家基金强调,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产业的长久繁荣需要大量参与者的探索。他们坚定看好这一轮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革命的长期发展前景。
九泰基金战略投资部副总监、九泰泰富灵活配置混合(LOF)基金经理刘源表示,访问量下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流量受限,ChatGPT用户总时长进入平台期,从2023年3月开始,OpenAl对于Plus付费用户的GPT-4访问连续下降阈值,同时OpenAI将重心转移到B端GPT API接口上,希望作为插件为更多应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公司战略定位会影响公司资源的倾斜。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从2023年5月中旬,OpenAI将ChatGPT接入ISO系统,发布APP版本,导致近期数据(移动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ChatGPT网页用户时长)略有下滑。
是否应该担忧“人工智能泡沫”?
事实上,ChatGPT横空出世半年多来,国内国际市场应用端创新不断,如国内在百度首次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云、华为、科大讯飞、腾讯等相继推出了AI大模型或相关产品。不少上市公司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算力、应用、芯片等细分市场持续布局。
股市上,美股科技股在经历暴涨后,已有多只创下历史新高。国内方面,在全球AI浪潮下,A股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暴涨,算力、应用、大模型、芯片、智能化等领域表现强势,相关主题基金净值也不断创新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攀至高位后,近期AI板块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截至7月7日,万得ChatGPT指数年内最大回撤近20%。相关概念股上,科大讯飞年内最大回撤已超23%,三六零、昆仑万维、广联达等年内最大回撤已超40%。其中,知名大牛股广联达在今年4月上探至55.59元的高位后,便一路震荡下调,当前日K线已经11连阴,月K线则是4连阴,年内最大回撤达47.65%。
股价大幅震荡的背后,北向资金也在持续减持。如广联达3月底被北向资金持有比例还有近17%,目前为15%。另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按行业内个股净买卖金额加总计算,7月以来电子、计算机和传媒行业已被北向资金累计减持超25亿元。
撤退的不仅仅是外资,当前包括富邦股份、三六零、卓胜微、通合科技等多家AI相关公司都发布了减持公告,其中还不乏因高管“离婚”引发的公司权益变动。而美股方面,英伟达、甲骨文等公司高管也均出现了减持动作。
在此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出现担忧,AIGC是否真的会演变成千禧年的那场互联网泡沫危机。如美国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近日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投资热潮让人想起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目前标普500指数中科技股的权重高达27%,与互联网泡沫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一致。
美银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也把股市对AI的狂热比作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婴儿版”,并认为这个泡沫将很快“发育成熟”。还有华尔街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绝对处于炒作时期,2023年的人工智能热潮即将变成人工智能泡沫。
对于这类担忧,万家基金直言,新兴行业的发展早期大概率会出现一定泡沫,但也会有不少未来的潜在巨头处于长期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一个新的科技产业发展早期,哪些公司能成长为大公司,哪些公司会被市场淘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对产业局部性的泡沫持一定的开放心态,同时,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会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去伪存真,选择胜率高、潜在空间大的公司,并且根据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持续地更新我们的判断并做出相应决定。”
万家基金还表示,在OpenAI的ChatGPT的成功证明了GPT路线具备“智慧涌现”能力之后,国内科技公司迅速跟进,积极投入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国内大量软件、游戏和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利用AI改造自己的应用场景。国内的算力公司也持续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此外,全球的AI开源生态也有大量中国公司、中国团队、中国研发人员的贡献。“中国的几家科技公司在全力投入研发短短几个月后,便开发出了与GPT3.0能力相当的大模型。国内科技公司的勤奋、实力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和肯定。”
“尽管年内国内不少公司都推出了AI大模型,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的产品,但这并不算坏事。”北京邮电大学刘军表示,“当前,国内AI市场仍然保持着应用层面百花齐放创新不断、基础层面创新匮乏亟待发力的基本面,不过随着各家公司厂商持续修炼内功,相信不久的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刘军认为,当前AI市场有局部过热但没有整体泡沫。他表示在一些与热点事件或技术相关的资本标的上,存在由于资本追捧局部过热的现象,但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回归正常。“对于AI市场整体,我认为作为将推动人类世界进入下一次技术革新的核心技术,AI相关的技术和市场远未到发展顶峰,因此,目前的国际和国内AI市场的热度,远未到泡沫的程度。”
“当前,人工智能吸引了市场大量的关注与资金,预期在未来的较长时间,人工智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包括整个社会形态,都可能会发生一个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九泰基金刘源认为,目前国际AI市场已经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国内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已有部分泡沫化现象出现,例如企业估值较高、较高的市场预期和业务实际落地之间的偏差较大、上市公司大股东频频减持套现等,未来要动态跟踪行业变化和应用的落地,同时警惕相关的风险。
长期看好AI主题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投资机会,万家基金表示,AI行业整体景气度温和向上,前期伴随AI主题部分公司涨幅较大,短期内看整个板块大幅上涨空间不大。行业短期无明显预期差,大量资金都在蹲国内AI政策落地和首批AI备案落地。
AI行情经过几个月的演化,新走出了机器人和智能驾驶分支,2023年市场偏存量资金行情,新分支的走出意味着热点分散、TMT难以持续性普涨。叠加7月开始市场关注中报,大多数计算机公司业绩较差(2G业务需求差,2B业务复苏慢),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分流到其他板块的风险。产业进展角度来看,7月国内AI大模型开始落地,中国IT人更卷更勤奋,8月、9月和四季度在国内就有希望看到不错的AI创新,研究员看好8月、9月AI行情。
“同时,美股AI市场也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万家基金表示,美股的几个算力、软件、互联网核心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过,相比于A股,美股AI标的可投资标的多数市值较大,可投资标的的数量相对少一些。而美股AI标的的投资风险可能更多在于美联储流动性预期、美国经济方面,而非个股层面。
九泰基金刘源表示,部分AI细分行业估值确实处在相对高位,未来还是需要结合产业趋势和基本面变化综合判断配置价值。
“目前市场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从年初开始由新鲜、好奇逐步发酵为普遍乐观,这类乐观心态的体现就是愿意将相关上市公司的远期AI业绩加入当前的市值,我们不反对适度的前瞻和假设,但仍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行业和企业的可验证的基本面上。”刘源表示,本轮AI驱动的行情,预期随着半年报披露会进入震荡区间,基本面强劲且新业务确定性强的公司会在新的股价平台站住脚跟,随后通过不断验证自身的逻辑获得市场认可。
而一批主题炒作的公司会被市场抛弃,这个过程中的波动会比较大。“我们短期比较谨慎,但长期依然相对乐观。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可以关注算力、通信连接、存储、游戏、ToB应用等AI关联性强的细分行业中的基本面靠谱、质地优秀的公司。”刘源表示。
格上财富也表示下半年看好AI相关的主题投资机会,一是政策支持,4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二是技术变革,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市场有望加速发展;三是从持仓看,2023年一季度基金重仓股中TMT板块超配比例(相对沪深300行业占比)仍处在2013年以来低位。
另据广发证券研报,随着下半年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疫情影响渐消,Q2开始相当多领域应越来越好,具有一定的行业比较优势,AI产业发展亦会助力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空间拓展。
其中,在人工智能方面,预计2023年下半年,随着AI大模型向多模态等技术方向发展,除了算力基础设施外,以向量数据库为代表的软件工具链的需求增长趋势值得重点关注。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