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原州区:清水河畔产业旺 冷凉蔬菜拔头筹

时间 : 2023-07-07 13:07:15 来源:宁夏日报

七月的六盘山,满眼皆绿。


(资料图)

翠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鲜嫩的有机菜花,饱满圆滚的菜蕾从绿盈盈的叶片中探出头。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数千亩菜田拼接成的碧绿锦缎一望无际,一棵棵蔬菜幼苗在初夏的阳光中茁壮成长,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景象。

冷凉蔬菜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也是固原市的农业优势产业,更是原州区的富民产业。

原州区通过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建机制,使蔬菜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截至目前,原州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

原州区冷凉蔬菜大棚充满生机。

20年从分散种植走向标准化规模化

“我们的菜抢手得很,半个多月前,广州、西安的客商就通过微信、电话‘远程抢菜’。你看到的这几百亩,上个月初就订出去了。过几天冷凉蔬菜节,我们的菜怕都不够卖了。”彭堡镇吴磨村党支部书记王升笑着说。

的确,彭堡镇是原州区冷凉蔬菜生产重镇。一路走访彭堡镇各大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听到种植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愁卖”。然而谁能想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精品蔬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曾在它的“出生地”一度受冷。

从起步种植几亩菜,到现在原州区冷凉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彭堡镇蒋口村的高旭江,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冷凉蔬菜从步履蹒跚地摸索到成为支柱产业的嬗变。

“2016年,回家乡看到大量土地撂荒,村里只有零零星星几百亩芹菜,乡亲们依旧觉得种粮食才是‘铁饭碗’。”2017年,在外打拼十几年的高旭江回到蒋口村,流转1000亩地成立了原州区手拉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前,我就谋划着发展冷凉蔬菜,因为在外打工这些年,我知道固原的蔬菜很受外地人欢迎。”高旭江说。

合作社成立之初,高旭江试着种植各种蔬菜,发现脚下这块地,几乎啥菜都能种、种啥都长得好。“不能再守着‘铁饭碗’,我们要换‘金饭碗’。”高旭江决定扩大规模,统一种、统一收、统一卖。

“我们依托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果蔬销售市场主体,实行订单种植,统一技术服务、产品标准、质量检测、农资供应、品牌注册、包装销售,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传统模式,带动周边数百户农户参与种植。”高旭江采取“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如何销的问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规避风险机制和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随着各村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高品质的冷凉蔬菜在市场上获得了好口碑,原州区的冷凉蔬菜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原州区从蔬菜全产业链系统谋划设计,瞄准大城市中央厨房,在彭堡镇、头营镇冷凉蔬菜产业集中区建成姚磨、杨郎、吴磨、马园4个冷凉蔬菜集配中心,带动原州区规模化预冷库、制冰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交易大棚2.4万平方米,建成蔬菜分拣包装车间、泡沫箱厂各2个,年预冷分拣包装销售各类蔬菜60万吨以上。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净菜加工、精品蔬菜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高效衔接,促进冷凉蔬菜由一家一户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

“蔬菜种植面积从过去的12万亩左右,发展到今天的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原州区共建成6个蔬菜育苗中心、21个设施园区、5个万亩露地蔬菜基地、16个千亩露地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配套冷链设施、建设加工厂,‘净菜入超’达到40%以上,我们不仅要让原州区的冷凉蔬菜从分散种植走向标准化规模化,还要继续往现代化产业方向转变。”原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务工人员在为南瓜地除草。

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是农民增收的希望田野。

10年从供应当地到走向全国大市场

近日,原州区中河乡丰堡村、彭堡镇别庄村冷凉蔬菜基地,1200亩菜心绿意盎然、叶肥苗壮,工人们正在挑选成熟的菜心,一棵棵嫩绿的菜心经过采摘、整理、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我们的菜只供应当地,种多了卖不掉就烂在地里了。现在我们与深圳、兰州、西安、成都、福州、广州等多个城市长期合作,我们的蔬菜是供不应求。”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说起蔬菜销售的变化满是感慨。

原州区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属于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素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加之无工业污染,在蔬菜生长季节病虫害少,生产的冷凉蔬菜质地脆嫩、肉厚纤维少、内含物丰富,产品品质优良。如何让“种得好”变为“卖得好”,一度成为原州区冷凉蔬菜发展面临的难题。

“我们着力打造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六盘清水河’‘别庄牌’‘吴磨众丰’等5个企业品牌,提高产品认可度;依托百果园、厦门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广东江南市场、西安欣桥市场及叮咚买菜等,组织农户及经营主体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逐步打开市场。”王升说。

姚磨万亩冷凉蔬菜基地通过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建机制,使蔬菜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是原州区冷凉蔬菜走向全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原州区围绕冷凉蔬菜生产、加工、冷链、销售等环节延链补链,引进深圳百果园、宁夏绿新润、上海松桥溢佳、宁夏正原沅等大型企业与当地合作社深度合作,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共建、互利共赢”机制;主动对接销售市场,开展订单生产,实现从菜地到市场“一站式”销售。首茬菜心陆续成熟上市后,通过冷链物流全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新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销售市场的拓展,产品销售从周边地区迅速向全国大中城市扩展。在多种优质条件加持下,让固原冷凉蔬菜在全国“出圈”。

“我们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对接盒马鲜生等终端品牌销售渠道,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市场到商超的多元化销售模式,实现了与全国中高端市场的无缝衔接。”白生虎说。

如今,原州区蔬菜种植从过去只着眼当地市场,到如今实施错时种植、按季上市;严控化肥、农药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色防控技术,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推广“三零技术”,促进蔬菜品质向绿色有机方向转变,使原州区的蔬菜远销全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现代化育苗中心是原州区冷凉蔬菜好品质的基础。

姚磨村冷凉蔬菜种植基地。

5年经营主体引领千家万户共致富

“要说我现在会种什么蔬菜,芹菜、包菜、辣椒、南瓜……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在手拉手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务工人员马小萍一边锄草一边说。

通过务工学到蔬菜种植技术的马小萍,在原州区的务工人员中并不是个例。从杨郎万亩瓜菜基地到姚磨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每到4月就会有一大批务工人员陆续出现在各个基地里,他们不仅每天有收入,还对各种蔬菜的种植、采摘等一系列流程了如指掌。

“记得我刚成立合作社时,试种的第一茬西蓝花就因为施肥过量全部不合格,可以说刚开始发展冷凉蔬菜时,全村没有一个人真正会种。”高旭江说。

种植技术低下成了原州区冷凉蔬菜发展初期的阻碍,怎么办?

原州区委、区政府组建蔬菜专班,技术团队跟进服务,党组织引领,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增收在希望的田野上。

“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进行种植,严控化肥、农药使用。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院地合作关系,推行‘技术人员+基地+农户’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技术服务,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白生虎说。

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订单日益增多,如何将一季生产变成四季生产,将一茬菜变为多茬菜,原州区从应用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上再一次找到突破口。

“从过去当地农民不会种菜,只有广东、浙江的客商流转土地种菜,到今年77家经营主体带动1.8万多名村民种植,实现从南方农民种、当地农民看,到当地经营主体引领千家万户参与,我们以龙头企业农业高新科技示范为引领,采用集成应用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生物菌剂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的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全面推进冷凉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白永强说。

x